首页 > 综合 > 快讯 >

当前信息:奋进的春天丨用工旺、物价稳 释放经济回稳向好积极信号

央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记者王迟)“今年公司要扩大业务,急需操作工、产品检验员、业务经理、研发技术员等各类人才,共招80人左右。”安徽一家电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眼下正是春季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期,企业用工需求旺盛,春耕农忙正当时。


(资料图片)

在稳就业方面,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2023年1至3月在全国开展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预计将为劳动者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为做好保供稳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专家认为,“用工旺”“物价稳”,表明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逐步恢复,市场秩序和生活秩序加速回归,释放出经济运行回稳向好的积极信号。

2月18日,广西南宁,2023年春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图片来源:CFP)

送岗、扩岗、返岗……“用工旺”释放经济回升鲜明信号

“过完年我就来杭州这家电子厂了,今年开工早,这边也挺缺人的。”来自河南县城的秦女士告诉记者,刚过完正月十五,她便坐着火车来到杭州务工。

眼下是春季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企业用工需求激增,劳动者忙着外出返岗和求职应聘。从密集开展招聘会、跨省招工,到包车接人返岗、提高返岗补助奖励……各地为助力复工复产,吸引务工人员,纷纷发力。

记者了解到,山东、浙江、福建等多地均展开跨省招工,涉及新能源、机械制造、餐饮、家政等行业。安徽、江苏等地还包机、包车接外地务工人员复工返岗。

“企业‘用工旺’反映了当前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表明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逐步恢复,释放出经济运行回稳向好的积极信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副院长赵明霏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保障用工,由人社部等11部门联合部署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正在全国开展,持续到3月末,将集中为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帮扶。

2月17日,北京市丰台区开展“百姓就业”进社区首场招聘活动,22家用工企业携1300余岗位参加。招聘会围绕火车站、客运站精心选址,离北京西站、莲花池客运站较近,方便来京务工人员求职。

赵明霏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就业需求扩大,就业整体形势逐步改善。“为进一步做好稳就业服务,首先,要继续实施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突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支持。其次,针对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技能人才短缺、产业工人流失问题,应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灵活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拓展灵活就业发展渠道,加大对灵活就业的保障支持。”

资料图:2月2日,新疆库尔勒,农贸市场保“菜篮子”供应充足(图片来源:CFP)

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除了良好的就业环境,稳定的物价也是保障民生、提振发展信心的关键。

“‘米袋子’保障有力,‘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裕,关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解读该文件时强调。

去年,我国稳产保供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2月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量足价稳。

“农产品价格是‘百价之基’,做好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工作,将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基础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障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丰富、价格稳定,对稳定居民日常生活及提振未来预期起到基础性作用。

为保持物价平稳运行,稳住经济基本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这一章节放在突出重要的第一部分,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

此外,国家发改委2月9日召开全国价格工作视频会议强调,2023年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以稳物价为重点,强化市场保供稳价、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规范价格和收费行为。

“更多的发力点从公共资源入手,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公共政策倾斜,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是进一步发挥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粮食产量,确保农业稳产、增产的关键。”胡冰川说。

资料图:2月14日,山东青岛,主播现场为渔民直播助销海产品(图片来源:CFP)

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直播带货……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

元宇宙、人工智能、5G……在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成为经济恢复向好的“新引擎”,为实体经济发展添能蓄力。

“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总量的比重近4成,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

我国有14亿多人口,网民规模达10.51亿,数字经济早已紧密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手机支付、点外卖、直播间购物、“云课堂”“云自习”、远程会诊、网络复诊……通过数字化赋能,零售、餐饮、办公、教育、医疗等领域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也取得长足进展。

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朝气蓬勃,盘和林指出,“除了在体量上实现跨跃式发展,当前产业数字化依托数字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本,是当前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而且,当前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多数和数字技术相关联,所以数字经济是经济新动能的主要来源。”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例如隐私数据泄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导致的伦理问题等。近年来,我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数据安全法、“数据二十条”等一系列法律制度出台,数字经济环境不断优化。

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盘和林强调,要缔造“数实融合”的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制度、政策,通过激励政策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转型升级,通过规范和标准化帮助数字产业中的新兴产业疏通发展道路。硬环境是基础设施,在算力、通信、云等方面,提供数实融合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就业援助 服务活动

责任编辑:Rex_20

推荐阅读

时讯:无奋斗不青春

· 2023-02-20 20:47:04

绍兴世茂"云樾府"延期交付

· 2023-02-20 18:50:12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xjd.rexu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新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