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南县以“两改两转三促进”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明确、三统筹、三注重”工作举措,全面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
底数、结构、路径“三明确”
商南县明确底数,摸清所有底数,全县现有农村厕所19766座,旅游厕所98座,土坯(石板)房10830户,道路612条,桥梁278座。明确结构,摸清改造结构和数量,厕所入户9652座,改造提升8899座,利用太阳能污水净化微循环1215座;房屋改造屋顶4124户,改造墙面3835户,改造排水1326户,改造地面1102户;道路修建改造112条、桥梁82座。明确路径,提升人居环境,盘活闲置资源,加快业态转型,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资料图】
过风楼镇将柳树湾村瓦房滩片区作为“两改”工作试点,采取“一清二改三建四管”工作法打造“两改”样板。“一清”,即摸清底数,清除脏乱差,为开展“两改”打下基础;“二改”,即在改房改厕中坚决不随意乱建、不豪华打造,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保留传统痕迹;“三建”,即通过建菜园、建柴棚、建庭院,按照“厕所柴棚共用山墙、菜园庭院相得益彰”的模式,充分节约资源、规整零散地块、扮靓农家小院;“四管”,即将村容村貌、移风易俗、公共设施、政策落实等四个方面纳入“道德银行”管理,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截至目前,该片区改房12户、改厕6户、新建柴棚12处,计划打造为小规模、颜值高、乡味浓、生态化的精品民宿聚集区。
油坊岭村抢抓机遇,依托资源,聚焦产业发展、设施提升、环境改善、创新机制等重点,采取专班推进、整体推进、特色打造的模式,在实施改厕、改房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同步推进了庭院美化、道路绿化等建设步伐,现已完成改造土坯房5户,改造建设卫生厕所12个,实施庭院硬化18户,拆除猪圈11个,进一步擦亮乡村底色,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资金整合、人员力量、工作推进“三统筹”
商南县统筹资金整合,将争取资金、衔接资金、帮扶资金、财政资金、房改资金等进行整合,合理利用。统筹人员力量,县、镇、村、企业四方力量。统筹工作推进,实施“三年攻坚行动”,2023年计划改厕5993座,改房3412户;2024年改厕7119座,改房3608户;2025年改厕6654座,改房3810户。
过风楼镇柳树湾村紧扣“两转”要求,结合移风易俗及公共服务设施提质,投入60万元打造乡村酒店和文明礼堂为一体的新业态服务中心。该中心拟建设餐饮操作间1个、特色包间3个、客房6间及文明礼堂1间,建成后将用于承接群众红白喜事及游客接待。同时,改造提升标准化旅游公厕1间,增设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设施;将村上主干道2.5公里道路进行“白改黑”,提升了乡村颜值,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柳树湾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收益30.9万元,粉条加工、小龙虾养殖、水杂果等收益21.6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以上。
流域推进、盘活资源、群众意愿“三注重”
商南县注重流域推进,按照“整村、整流域推进”的思路,全面打造秦岭山水乡村。注重盘活资源,将房屋、土地、河流等闲置资源进行盘活,用于发展农家乐、民宿和乡村产业。注重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青山社区以“两改两转三促进”为抓手,结合民俗文化村建设,盘活青山老街闲置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对临河21户农房进行深度改造,改厕改圈25座,构建“产业+旅游+庭院”模式,打造豆腐宴等特色农家乐。同时,依托食用菌人文资源优势,引进菌类企业4家,投资6000万元,建成占地20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园区以产销木耳、平菇、羊肚菌为主,集种植培育、观光体验、采摘娱乐、康养文化、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现已发展木耳70万袋、平菇50万袋、羊肚菌60亩、灵芝50亩,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500余户群众实现土地流转挣租金、劳动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挣股金的“一地挣三金”稳定增收目标,户均增收可达5000元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余万元。
位于富水镇的富水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是商南生态茶城三大核心板块之一,园区核心面积7.69平方公里,由县茶叶联营公司等13家企业投资建设,总投资8.5亿元,预计2024年建成。园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与业态培育、与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发展新业态,延伸做强产业链条,通过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康旅融合,推动园区变景区、茶山变景点、农房变民宿、茶叶变商品,着力打造一个集生态、生产、加工、销售、旅游、康养于一体的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综合产值20亿元,亩均年产值5万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左右,带动油坊岭、茶坊等周边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就业12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30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10000元以上。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