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长安,拥有璀璨多姿、无与伦比的诗篇华章;今朝西安,展现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融汇的巨大魅力。在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请跟着记者,看美景、品美食、听秦腔、赏文物,深入大街小巷,探访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地标,探寻千年古城演绎出的古今故事,让我们共同开启一段美好幸福之旅。
(相关资料图)
说起陕西美食,你能想到什么?葫芦鸡、肉夹馍、biangbiang面、锅盔、花馍……这些美食既体现了人间至味是清欢的生活本味,也反映出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陕西人的生存智慧。关中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追随着时代脚步,以最快捷的方式、最地道的口感走上餐桌。
花馍——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花馍,又称“面花”,不仅可食,更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
花馍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等地,其中陕西关中等地的花馍更是出名。乡间的花馍讲究很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奠祖先、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等,都有各类造型和不同用途,并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馍在陕西人手中有上百种姿态。在临潼区栎阳镇,栎阳镇礼俗花馍第三代传承人竹红娟刚刚完成了她的花馍作品——《起点》。这件作品约60厘米高,大雁塔屹立正中,塔下布满了大大小小、色彩各异的牡丹和桃花。作品中有5只和平鸽。一只20厘米左右的和平鸽,竹红娟制作起来要花费10多分钟。为了模拟鸽子羽毛的纹路,她用圆珠笔的笔杆、小刮刀拓印花纹,用小毛笔晕染粉色鸽子嘴,鸽子的尾翼、翅膀则一刀一刀剪出来。每只和平鸽用竹签固定在大雁塔周围,长短不一,高低错落,以展示鸽子环绕大雁塔的场景。
关中农村群众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祈祷和祝福,深深地融进了花馍里,也融进了自己的心田。
羊肉泡馍——“仪式感”十足的市井美食
在西安坊上人饭庄,大厨孙毓平正全神贯注地在鏊前用传统手法揉、擀、炕、制泡馍用饦饦馍。一会功夫,开鏊后一个个“金边虎背菊花芯”的饦饦馍赫然出现在眼前。
总经理刘西艳介绍,泡馍制作共分烙饼、吊汤(即煮肉)、煮馍三个程序,其中吊汤用时最久,需要10小时至12小时。而在此之前,还要对羊肉进行8个小时左右的漂洗,直到将羊肉和骨头内的血水全部浸泡出来。从一块生肉到最终的一碗泡馍汤,得经历近30个小时。
在西安,羊肉泡馍具备“双重属性”:一方面,各种各样的泡馍馆子开在大街小巷,价格亲民,只要想吃随时都能“来一碗”。另一方面,光掰馍这一环节就有掰,撕,掐,揉,抖等12种手法,加上水围城、干泡、口汤、单走等多种吃法,“仪式感”十足。
凉皮——传承只为做好一口味道
不少西安人有空便开着车前往鄠邑区秦渡街道(秦镇)吃凉皮。一过桥头,沿街凉皮店一家挨着一家。这家酸香鲜辣,那家顺滑弹牙,每个人都有心目中最喜欢的味道。薛旭的店就是其中的一家。
“店铺开了26年,味道一直保持着。”泡好大米,磨成粉,加入适量的水,蒸出劲薄细软的面皮,柔中带刚,刚中带柔。薛旭说,“正宗的米皮要做到筋薄细穰,咸盐、淡醋、汁子干、辣椒油多。”抓一把凉皮,在秘制辣油中充分浸泡,白色的米皮与鲜红的辣椒油邂逅,均匀放入碗中,加上醇香的黄豆芽和清香的芹菜,白的、红的、绿的相互映衬,吃完满嘴留香。
腊牛肉夹馍——开启美好一天
早上8点30分,西安市雁塔区翠华南路一家腊牛肉夹馍店前便已经开始排队。这些顾客中,有跟着手机导航来的,有吃了十几年的老顾客,也有被西安本地人招待领来的。
明厨亮灶操作间内,面案师傅的手就没停下来过。坨坨馍整齐地排成一列,饼身洁白,纹路金黄。在八角、桂皮、茴香等多种香料的辅助下,牛肉本身的膻味淡去,突出一个“烂”字。卤制好的腊牛肉,切好后夹在坨坨馍里,口感软烂,口味咸香,令人回味无穷。
来自山西的游客唐薇一边等餐一边用相机记录拍摄着制作经过。“我们那很少见这么小的饼,都是大饼,夹菜比较多,夹肉的少。”在她的镜头中,师傅剁肉、夹馍的动作行云流水。
拿到腊牛肉夹馍后,唐薇迫不及待地品尝。趁热吃,咬一口,皮焦内软,肉香四溢。一个夹馍再配上一碗肉丸胡辣汤,一天的好心情便也从此刻开始了,唐薇竖起了大拇指,并把自己的照片上传至多个社交平台。
葫芦鸡——“三部曲”烹制出“长安第一味”
说起葫芦鸡,西安人再熟悉不过了,始于唐代,因其皮酥肉嫩,香烂不失其形,美味醇厚而著称于世,受到中外宾客的称赞,被誉为“长安第一味”。
清煮,笼蒸,油炸——是葫芦鸡的“修炼”三部曲。在蒸的时候,用多种调料浸泡鸡肉,让丰富的滋味浸入鸡骨。蒸好之后的油炸,则决定了葫芦鸡的口感,一定要炸到鸡皮起酥金黄。做好的葫芦鸡色泽明亮,鸡形完整,皮酥肉嫩,筷触骨脱,香味浓烈,有“关中第一味”之称。在传统制作基础上,很多店家虽有改进,但万变不离其宗,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男主角也对葫芦鸡的美味赞不绝口。
Biangbiang面 ——一碗面一个字
陕西面食种类之多令人眼花缭乱,长的短的、宽的扁的、粗的细的,各种形状口味都有。就连同一种面,不同地区也能做出自己独特的味道。哪种面最好吃?答案“千人千面”,但Biangbiang面一定会榜上有名。
“Biang”字怎么写?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5月15日中午,西安市雁塔北路上的一家面馆中,大厨经过揉、抻、甩、扯等步骤,将面条抻至双臂张开的长度后,将面条不断拍击案板,发出“Biang biang”的响声。比脸还大的深碗,被两根面条占据了多半。淋入热腾腾的热油,刺啦一下,陕西人的豪爽在一碗面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锅盔——陕西八大怪之一
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人称“锅盔像锅盖”,即像头盔状,顾名思义叫锅盔。锅盔制作工艺精细,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在陕西乾县,将锅盔、挂面、馇酥、豆腐脑称为“乾州四宝”。乾县的锅盔有三种,一种是白面的,比较硬,锅盔上的花形是用擀面杖压出来的,牛羊肉泡馍时吃;第二种油锅盔,用菜籽油和面;还有一种辣子锅盔,和面时加入辣子面。
土生土长的乾县人王洪超告诉记者,以前去外地上学的时候,母亲会提前在家里烙上好几个锅盔带上。“一周带一次,现在回想起来还有儿时的记忆。即使现在,外出游子回家,长辈们还会准备。”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