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 姜春媛)近年来,国企改革步履铿锵。一个个重点任务不断推进,一项项重大举措蹄疾步稳。
“鞍本牵手”重塑本钢活力
(相关资料图)
2021年4月,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和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重组工作正式启动。同年10月,鞍钢、本钢正式挂牌重组。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典型案例,重组带动了当地经济,盘活优势资源。
本钢拥有重要原材料生产基地——南芬露天矿;还拥有4747立方米高炉和最大宽幅2300mm热连轧生产线等先进的生产线。
小满节气过后,记者来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境内的本钢矿业南芬露天矿,只见挖掘机和大货车在矿山穿梭。目前矿区正在研发大汽车无人驾驶、钩机远程操控等项目,矿山进入智慧开采新阶段。
矿长李彬说,南芬露天矿通过制度改革,倡导全员创新创效,激活了内在潜力。2022年实施摘牌项目23个,完成群众性攻关项目226个。
“其中,推广间隔器应用,年降本达575万元;优化孔网参数,可年降本151万元。”李彬自豪地说。
在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的厂区,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源源不断生产冷轧板。据介绍,这些板材主要应用于汽车和家电行业。
↑2300mm热连轧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通过改革创新,冷轧总厂生产经营指标大提升。“我们的明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05-125%。”本钢板材冷轧总厂厂长魏春新告诉记者,汽车板月均增加4万吨,汽车板产能提升27%,外板合格率提高19.60%,增幅27%。
本钢集团董事长杨维表示,鞍钢、本钢重组大大提高了本钢的竞争力。杨维说,2023年一季度,本钢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四大类7项指标均完成进度计划。
望着前路,新鞍钢集团步伐矫健,昂首阔步。
沁阳发电改革促发展的“风行电掣”
↑国家电投河南公司沁阳发电全景图。(受访者供图)
在国家电投沁阳发电分公司(以下简称“沁电”)的文化广场上,有个标志性建筑——时光之钟。它是原丹河电厂(以下简称“丹电”)老物件,背面记载的是老机组关停时间,正面记载的是新厂1号机组通过168小时试运时间。它见证了丹电的浴火重生和沁电的腾飞起步。
沁电是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下属的分公司,是焦作丹河电厂异地扩建2×100万千瓦机组上大压小工程,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000MW高效宽负荷超超临界机组开发与应用”课题的示范工程。
“沁电通过改革赋能,有效降低了成本,也顺利完成2023年的‘开门红’。”总经理乔永生说。
沁电有效降低成本,完成“开门红”的背后,是国家电投河南公司在吹响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进发的号角。
沁电原有560名员工、16个管理部门,和多数传统电力企业一样,一直以来,机制不灵活、分配欠合理,老职工不满意,年轻人没激情,企业暮气沉沉。所以,打破原有机制格局,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依靠职工扭亏脱困,这是企业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紧紧围绕扭亏增盈中心任务,公司推行成立攻关小组,得到了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沁阳发电运行部值长王新忠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一切成本皆可降”的故事……
36岁的锅炉专工王霄霄,加班加点做试验,一个配煤方案稳燃能力差就试验下一个,一种配风方式效果不好就再调整……他和同伴们打破常规,不间断开展试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最终迎来了突破,将机组负荷划分为五个区间,灵活掺配“五种煤”。通过这种组合发电方式,获取更高价值的效益电,每月可节约燃料成本近400万元。在最大程度节约燃料成本的前提下,单机最低调峰负荷由40万降至22万。
因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公司也兑现即时奖励。
今年1-3月份,沁电减少外包项目23个,预计全年外包费用将降低20%。价值创造、多劳多得等更多灵活的激励方式也不断涌现。
风劲帆满,奋楫潮头。沁电未来将焕发出别样的动力与价值。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31